-
星巴克如何包裝品牌:用葡萄酒的手法講述咖啡故事
用葡萄酒的手法講述咖啡的故事
為什么兩瓶外觀相似的葡萄酒,可以在價格上拉開那么大的距離?星巴克的咖啡跟其他的咖啡,又有什么區別呢?
在飲料行業,產品的同質化是一件普遍的事。葡萄酒行業已經形成一套標準的規程,產地、釀造過程、歷史、風味,甚至與怎樣的食物搭配都決定著品牌的內涵,乃至于價格,哪怕是相鄰的葡萄酒莊園,這些故事的元素不同,價格也不同。
星巴克咖啡的故事也是從這里開始。霍華德·舒爾茨決定,將葡萄酒的品鑒方式運用到咖啡中,并且把這個戰略稱為“地理即風味”。 假設我們現在身處咖啡店,你需要向店員描述喜愛的咖啡口味,是清爽的酸味,還是溫和,抑或是微妙的堅果味道?其實大多數消費者都不太清楚。2005年,星巴克決定用咖啡包裝來指導消費者區分咖啡之間的細微差別,幫助他們發
現喜愛的口味。
星巴克咖啡豆的產地主要來自于美洲、非洲和太平洋地區,每個地區的咖啡豆都有獨特的風味,品評的過程就是發現風味、酸度、醇度和氣味的過程。 肯亞咖啡與斯丹摩咖啡都具有東非咖啡明顯的酸度與水果般的風味,這在一般的咖啡中是沒有的,但如果將肯亞咖啡與蘇門答臘咖啡做比較,兩者的差異就會很明顯,而產地在太平洋區域的咖啡具有泥土的芳香和草本香。
那如何向消費者講述口味的故事呢?一些顧客喜歡用抽象的詞來概括他們的喜好,諸如生動的、難以言喻的,但是這些詞還無法將咖啡的口味分類,比如喜歡蘇門答臘咖啡的人,也可能會喜愛蘇拉維西與優肯綜合,這些咖啡都擁有渾厚的濃度與深沉的香氣,因此概括性的口味描述,不能完全體現咖啡之間的差異,而如果采用葡萄酒的手法,以產地為標志,結合烘培深度(深度、中度和輕度)來區分口味,這種簡潔的標簽系統也許能夠快速傳遞口味信息。就像人們一想
到美國納帕酒莊的葡萄酒,會與加州陽光和甘甜建立起認知。熟悉危地馬拉咖啡豆的人,會聯想到原始生態環境之中火山土壤培植的咖啡豆,不僅土壤品質高,而且咖啡豆的成熟期也較長,豆子中等而密實,具有香、醇、甘甜及清新愉悅的獨特酸味。如同葡萄酒那般,咖啡能夠喝出不一樣的味道,原因就在于,了解每一種咖啡背后獨特的地域文化,無論在店中品茗,還是在家中邀友人共賞,咖啡文化背后指向的是一種精致的生活方式。
此后,星巴克又在“地理即風味”的基礎上加以調整。 -
一個世界級公司的企業文化:解讀寶潔
寶潔公司,全球員工11萬人,生活和工作在80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,擁有不同文化背景。174年的壽命,登峰造極的品牌信譽和號召力。寶潔是怎樣做到的?請看一位前寶潔員工從企業文化的角度給出的解答。
寶潔公司的強大能量來自哪里?第一,確立價值觀。第二,讓價值觀得到真正的貫徹:一以貫之地嵌入組織體系的每一個環節、每一個角落,體現到組織運營的每一個細節、每一個成員。
寶潔的價值觀是如何得到貫徹的呢?談談我的親身感受吧。
信任并尊重員工,幫助員工贏得最優 加入寶潔后的第一個年終,我沒有拿到最好的成長評估結果,只得到了中上(其實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成績了,僅僅不是第一)。我的上司,還有上司的上司二個人一起跟我座談,公布我的評估成績,分析我的優勢和機會,跟我討論我的成長計劃。
最后,這個美國人總監很誠摯地說:楊,我為你的出色而驕傲,第一年的助理品牌經理能做到這個成績的概率只有15%,而你做到了。按照咱們中國人從小上學的習慣,老師表揚了,咱們肯定要說:那我以后會更加努力,力爭第一什么的。
所以,我就說了這么一句應景的話:謝謝老大的幫助,我會好好努力的,明年力爭第一!本來我琢磨著大家開開心心、客客氣氣就行啦。哪里想到這個美國人說:你確定你真的要全力以赴地追求這個第一嗎?有什么計劃?當時我有點傻眼,沒想到會這樣。趕緊胡謅了幾句,說“我會更加努力”什么的。